什么是思维
说中医思维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我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我们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我们用什么方式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们不仅仅是用肉眼等感官看这个世界,视、听、味、嗅、触,这些感官只是用作收集素材的,然后我们用一个特定的方式,把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加工、提炼、优化、删减,最后这些素材就成了我们认知中的世界。
我们会发现,这些素材是碎片化的。经过加工后,这些素材就被整合了,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认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吃一块肉,吃到肚子里,到体内转化成了其他物质。所以说,我们认知的世界,和外部世界是不一样的。而这整个整理加工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思维。
换而言之,我们的思维是什么样的,我认识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我们认知的世界为相,思维为心。
简单来说,思维是一种理解工具,一套加工工具,就像我们的消化系统
前面说了思维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从三个层面去认知。
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你与植物的关系、与猫的关系、与山川河流的关系、与家门口你亲手种下的柚子树的关系、与后山那片森林的关系...
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同类之间的关系。比如你与邻居大妈的关系、与小区门口早餐店老板的关系、与在地铁上让你扫二维码的创业者的关系...
三是人与自己的关系。比如你与心情郁闷时的那个自己的关系、与早上挣扎着不想起床时的那个自己的关系、与受到大家肯定和赞扬时的那个自己的关系...
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三种关系的。
为什么要说着三个层面呢,这就要说到什么是中医思维?
开篇里我们说了,什么是医,医是一种转化。比如阴阳的转化。
首先中医思维是一元论,是整体的。一元论是相对于二元论来说的,二元论是分立的,割裂的。
举个例子:从二元论角度来说,手和脚是不同的肢体部分,从一元论角度来说,手和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一体的。所以中医思维是一元论,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知。更宏观的去认知。超越局限的一种思维认知,天人思维。
中医思维是“见微知著”。它见到某些症状体征就要推断到经络、脏腑、气血津液及它们间互相联系。于是把脏腑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系统,头痛可能要医脚,肺咳要去治肝,中医是通过联系整体之后去转化、调和,中医不换轮胎而是根源上解决爆胎。
所以我们会发现,中医思维,与前面提到的三个层面认知世界的思维是不谋而合的。都是整体的、多层面的认知方式。
二元论是“见著知微”,西医思维是典型的二元论。它研究到具体的组织器官。在疾病诊断过程中要寻找出局部病灶、病原微生物,于是认为十病有九是菌毒引起,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十病九杀菌抗毒消炎,关门揖盗,就地歼灭。或者见病灶就切除,犹如修车,轮胎爆了就换轮胎,但是病因没消除,轮胎还会一爆再爆(如傅彪肝癌换肝后新肝又得了肝癌,白血病换骨髓的人寿命与常人不一)。
那基于这点,我们来看,眼睛不舒服,你去五官科,医生发现你眼睛很黄,就让去你肝脏科做个检查,检查出来说是黄疸。那这个病算眼疾病还是肝疾病呢?
这里就会引申出一个话题:中医要不要分科?
我的观点很明确:中医分科是不可行的。
中医一定是从整体出发的。中医分科首先会让大众产生错误的认知,去看中医的时候,会询问这个医生擅长治疗什么病,这样会带来另外一个潜在的严重后果,中医从业者会受此影响,丢掉了中医的整体思维,掉入分科和二元论的思维中,这与中医的整体思维是背道而驰的,这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古代的医生,自己采药制药,又治疗跌打损伤,还治疗蛇虫鼠咬,他们才是真正的全科医生。现在有多少中医是能做到这些的呢?
因此,在此发出一个中医人的呐喊:中医分科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