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感冒,就有人说
去打针,吃抗生素
长大后感冒,会有人说
去打针,吃抗生素
只要是感冒了,就会人说
去打针,吃抗生素
这些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谓是耳熟能详,使用抗生素,是我国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仿佛这是一个几乎被吊瓶绑架的国度。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 104 亿瓶,平均到 14 亿人口,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 8 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 2.5~3.3 瓶的平均水平。
但你知道谁是中国滥用抗生素的重灾区吗?
——孩子
据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我国1993年~2005年儿童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达到84.5%,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孩子去医院看病,8个半要上抗生素......
时至今日,这种情况依旧泛滥,不信?不妨去医院诊所看看,当下正值流感高发季,是不是孩子扎堆,或小脑袋上或小手或小脚套着弹性绷带正在输着点滴?当家长们带孩子上医院,抗生素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长“安慰剂”。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能输液,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通常只有在出现严重细菌感染的时候才建议使用。也就是说抗生素对病毒往往是无效的,同时,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一并消灭掉身体里很多有益的微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孩子抗病能力反而更低的原因。家里有孩子用过抗生素的的家长可以发现,用药之后生病却更频繁了。这就是因为孩子的免疫力遭到了破坏。
看到这,可能就会有很多家长说:“我们也不想给孩子用抗生素,但是病不好,去医院都输液,我能怎么办?”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也是世卫组织确定合理用药原则。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证实了中医治疗普通感冒非常有效,《伤寒论》就已自成体系疗效更不用多说。
张阿姨的孙女常年感冒,孩子一不舒服就去打针,后经隔壁邻居介绍,来医馆诊治,经中药治疗后,感冒次数明显减少,抵抗力也更好了,特意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现在正值春季,气温变化忽冷忽热,孩子一没留神就感冒了。加上小儿是‘纯阳之体’,着凉感冒就很容易入里化热,几个小时就会导致发烧。而外感导致的咳嗽,更是难以断尾。同时孩子感冒最重要的是防不是治,其中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很重要。
为什么春季孩子容易感冒?
中医认为,春温是一种时病、季节病,也就是说这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春天的风暖暖热热,不像冬天寒风凌冽,吹在身上无声无息,让人提不起防备心。它就这样裹挟着温病邪气,不知不觉潜入孩子身体。孩子容易感冒发热、咽喉嗓子发炎,大多是风邪和热邪合伙作案。春季温病感冒和发炎,这个热,并不仅仅是外界的热,更多时候来自孩子自身体内的热,或者体内的热和季节的热内外勾连,再被春风一引动,上火发炎烧成一片。
那么哪些孩子春季容易感冒发炎?
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脾虚易积食内热的孩子,第二类是常年上火阴虚体质的孩子,下面我们详细来聊一聊。
一、脾虚易积食内热的孩子
通常脾虚的孩子,在感冒生病的时候,除会出现咽喉呼吸道堵塞、鼻塞、咳嗽、咽喉红肿、流黄脓鼻涕等症状,还会伴有胃肠消化功能差、吃饭没胃口、腹部胀、摸起来热热的、硬硬的,便秘或者大便酸臭等情况。此时孩子的舌头,多为红红的、舌苔厚且莉整体红红的,有小红点,舌苔是厚腻的,且集中在舌头的中、后部位。这些症状都说明,孩子不单单是感冒,同伴有积食了。那么,此时治疗,就既要解感冒的热,又要解积食的热,主要通过消积导滞,清理的方式解决。
二、常年上火阴虚体质的孩子
《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由此可见冬天闭藏非常重要,常年阴虚易上火的小孩子,春天更容易病温。精血藏得不够,或者阴虚体质本身津液不够,就像水烧干了,这类孩子除了咳嗽怕热,咽喉肿痛,通常伴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舌头呈鲜红状,舌苔很薄或几乎无舌苔;二是小便短赤,量少,颜色发黄或发红。在治疗阴虚的热,通常是通过补的方式,把不够的津液填补上。
当然,每个孩子身体都存在差别,具体的调理方法还是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到医馆进行治疗。
中医如何有效预防感冒?
中医在预防感冒,调理孩子体质时,经常是脾肺同调,甚至更侧重于调理脾胃,这是因为脾土生肺金,脾是肺的能量源头,所以从根源调理脾胃是关键。
春季孩子预防感冒,除了及时增添衣物,还要防积食、防湿气,最主要的是温养阳气,给身体满满的阳气能量。那么,中医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1、温水泡脚: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之前买过慈脉中医的足浴宝的宝爸宝妈们,可以给孩子用它泡脚了,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起到解表散寒,疏通经络,驱除寒湿,杀菌止痒,同时还能改善睡眠,预防感冒。
2、捏脊:捏脊能够升阳补虚,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尤其是胃肠功能。捏脊在小儿推拿中运用非常多,不仅可以治疗小儿胃口差、消化不良、腹泻等,还能促进孩子的功能发育,增加抵抗力,目前慈脉中医各医馆有免费的穴位治疗,受到了朋友们的好评,家长也可提前预约,抽时间带孩子前来体验。
3、工字搓背: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经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它就像一个大的交通枢纽,主导着全身的气血运行。工字搓背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因工字搓背的部位包括督脉、肺部及肾脏重要穴位,所以具有通督脉和强肺肾的功能,可治疗督脉不通,肺肾两脏相关疾病。
4、消积、少积:老话常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子,出现积食的概率非常高,而孩子一旦积食就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很多隐患。针对积食的孩子,中药调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同时家长需改善孩子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日常可选用慈脉中医的小调脾,帮助脾胃运转。
中医常常说,和自己的身体做朋友。当孩子的身体出了一些小毛病,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家长别想着第一时间压制它。我们可以换一个方式,有邪气过来,就找一个通道,放它出去。津液有不足,就补足,调整身体的状态,这样免疫力提升了,孩子自然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