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就很容易感冒。25岁的杨女士五一一放假就跟闺蜜一起爬了葛仙山,第二天一觉醒来就有些不舒服,鼻子堵了,总会打喷嚏,一打连打好几个,鼻涕也特别多。放假结束回到公司发现办公室的同事6个人都感冒了,有的咳个不停,有的声音沙哑,有的一直擤鼻涕。
杨女士感冒好几天都没有好,反而越来越严重,全身酸痛,总觉得喉咙发痒,时不时咳嗽几下,痰特别多,总是吐稀白痰,听同事说板蓝根效果不错,杨女士就药店买了一盒,吃了3天药,感冒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看网上说熏醋效果不错,又在家里熏醋,整个房间被熏得一股味道,杨女士感觉更难受了。
同事小茹感冒好了,杨女士问她吃了什么药,小茹告诉她自己是去看了中医,吃了几天的中药就好了。杨女士要来了医馆地址,12号请了半天假来我们医馆就诊。徐医生给她把了脉,结合症状,判断杨女士得的是风寒感冒,根据病情给她开了药。杨女士坚持服药,如今感冒已经好了,杨女士很开心,特意发来消息表达感谢。
感冒偏方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就像杨女士一样,盲目尝试感冒偏方,对自己的病情并没有任何帮助。尝试感冒偏方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感冒情况,下面整理了常见的感冒偏方,一起来看看吧~
1、喝板蓝根
只适用于风热感冒
板蓝根,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缓解风热感冒的不适症状,而风寒感冒、体虚无实火、无热毒者是不适宜食用的。
很多人还喜欢用板蓝根来预防感冒,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不提倡无病预防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药物,这样做既消耗人体正气,又会导致胃气受损,出现便溏、不思饮食、脘腹冷疼等不适症状。若长时间服用板蓝根,还可能会引起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
2、捂汗
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儿童慎用
捂汗属于中医“汗法”范畴,发热重或已出汗的患者应忌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婴幼儿、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要慎用捂汗法。
3、喝鸡汤
鸡汤,属肥甘油腻的食物。感冒期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肥甘油腻的食物会阻碍脾胃运化功能,妨碍人体正气与外邪的抗争。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人群都不宜食用鸡汤。
4、喝姜汤
只适用于风寒感冒
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周身肢节酸痛属风寒感冒症状,此类人群服用姜汤、姜丝可乐或用热姜水泡脚的方式来发汗,有助于缓解风寒感冒带来的不适。但使用姜汤发汗时,只需微微出汗就可停止,不可大汗淋漓伤及正气。而且,这些方法不适宜风热感冒的人群使用。
5、熏醋
不靠谱
用熏醋的方法杀灭房间的病菌预防感冒,是很多人熟悉的“偏方”。实际上,熏醋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不但会引起人们呼吸困难和恶心等不适症状,还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况且,食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远远达不到能消毒的效果。
6、吃橙子
缓解风热症状,脾胃虚寒者忌用 橙子性甘、酸、凉,具有理气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口干、咽喉痒痛、干咳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不适宜风寒感冒、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
1、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或有鼻痒打喷嚏,喉痒咳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多为感冒初起,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 治疗原则: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症状:发热较重,微恶风寒,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面色多赤,目胀,咽喉红肿疼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粘或黄;舌边尖红,或心烦气燥,便秘。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多为浊涕、咳嗽少痰、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少、头痛、咽痛。 治疗原则:治宜辛凉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