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进入了仲春的时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
一候 · 桃始华
惊蛰之日,蛰伏一冬的桃花始开,引出人间的千媚百态。
图片
二候 ·仓庚鸣
仓庚为黄鹂,其最早感春阳之气,在翠柳间鸣唱求友。
图片
三候 · 鹰化为鸠
天气温和让鹰都变得温柔,悄悄躲起来繁育后代,而鸠开始鸣啼求偶,使古人以为鹰变成了鸠。
惊蛰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图片
惊蛰日,人们会在门槛外撒上石灰,防止蚂蚁小虫上门,而对于山里的“大虫”,则在白虎雕塑或纸绘老虎的嘴里涂满猪油,由于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将其喂饱,也就不再出口伤人,张口搬弄是非。
惊蛰吃梨
图片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图片
人们相信雷神会在惊蛰日巡视人间,挥动铁锤叫醒蛰虫,所以,当人们听到第一声春雷时,要赶紧抖一抖衣衫,可保一年不生虫虱,亦可抖掉霉运。
在广东,人们还会手持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驱赶蚊虫和霉味,后来演变成“打小人”的仪式,人们在地上摆上小纸人,脱下鞋使劲打,一边念叨:“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无处抖……”
惊蛰防六类疾病
感冒和流感
惊蛰天气忽冷忽热,感冒和流感就成了常客,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气管炎等疾病。
风湿
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天气多为浓雾、微雨。人体常感手脚麻痹、困重;关节活动不利索。所以犯“风湿”的人会增多。
皮肤病
惊蛰天气转暖,皮肤的新陈代谢逐渐加快,皮脂和汗液的分泌逐渐旺盛。皮肤抵抗力降低,易过敏人群易出现发红、瘙痒、脱皮等症状。
肠胃疾病
惊蛰雨水渐多,易导致细菌和病毒滋长,胃肠疾病易乘虚入。
过敏性疾病
惊蛰开始,天气回暖,花粉、粉尘逐渐增多,极易诱发花粉症、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惊蛰冷热不定,人体血管收缩情况也极不稳定,易导致血压不稳,从而引发高血压、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惊蛰该如何养生?
养阳护肝少吃酸
此时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宜多吃的食物包括:瘦肉、鸡肉、鸡蛋、春笋、菠菜、芹菜、牛奶等。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也应少吃。
图片
应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芥菜等。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易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惊蛰时节多吃梨
图片
惊蛰乍暖还寒,春季多风少雨,时而也较干燥,人们常有口干舌燥之感。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注意:梨子性偏寒,老人一次别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如脾胃虚寒及血糖偏高之人,则要少吃生梨。如干咳少痰较适宜,可选食莲子、枇杷、罗汉果等一起吃以缓解症状。咳嗽痰多并且白色稀痰的人,尽量不吃。
别忘了适当喝水 多吃时令野菜
仲春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如遇上少雨干旱,体质更易偏燥。此时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首选白开水。饮水可帮助排除毒素,还能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另外,平时像绿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饮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惊蛰后野菜渐多,如荠菜、苦菜、苦菊、苣荬菜、马兰头等,可适当多吃。野菜大多营养丰富,还富含维生素C及有助防病的活性成分。适当多吃,有助增强人体免疫力,还能抵御病菌的侵害。
“春捂”保暖防感冒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
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温馨提醒:在天气回暖时,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
运动有法,循序渐进
图片
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毕竟人们是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