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个月老感觉下面黏黏的,内裤发黄还有异味,真的好烦人!”
陈女士,31岁,是一名中学老师,从11月初开始发现白带发黄,内裤很容易就脏了,还总有股异味,这让陈女士非常困扰。陈女士11月中旬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开了消炎药,开始觉得效果挺好的,可是病根本好不清,总是反复。陈女士心烦不已,一次网上刷知乎的时候,看到网上有人之前情况跟她一样,现在中医调理好了,抱着试试的心态,上周三,陈女士过来就诊。
徐医生给她把了脉,结合症状,判断陈女士得的是带下病,于是给她开了7天的四宜方。
今天陈女士发来消息,告诉徐医生服药后白带变白了,也没有异味了。女性自青春期开始,或多或少都有些白色分泌物从阴道溢出,叫白带。正常白带是白色的,有时透明,有时粘稠,无异味。
如果你发现粘在你内裤上的白带,颜色呈黄、褐、绿或其它颜色,形态呈块状,量异常增加让你感觉不适,或有异常气味,伴有外阴痒,这些都表明——你可能患上“带下病”了!带下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所以民间也有“十女九带”之说。
带下病的原因
中医的带下病多由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等五种原因导致。
1、脾阳虚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运化失职,湿浊停聚,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病。
2、肾阳虚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阳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
3、阴虚挟湿
素禀阴虚,相火偏旺,阴虚失守,下焦感受湿热之邪,损及任带,约固无力,而为带下病。
4、湿热下注
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肝热脾湿,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损及任带,约固无力,而成带下病。
5、湿毒蕴结
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忽视卫生,或房室不禁,或手术损伤,以致感染湿毒,损伤仔带,约固无力,而成带下病。
中医治法
带下病辨证主要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其次根据伴随症状及舌脉辨其寒热虚实。
带下病的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辅以舒肝固肾。
但是湿浊可以从阳化热而成湿热,也可以从阴化寒而成寒湿,所以要佐以清热除湿、清热解毒、散寒除湿等法。
1、脾阳虚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觥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2、肾阳虚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3、阴虚挟湿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疗法则: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4、湿热下注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止带。
5、湿毒蕴结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解毒除湿。
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
带下病的产生还与一些生活习惯有关,所以要避免带下病的发生或再次发作,平时一定要注意:
1、洗澡时尽量使用淋浴,避免盆浴,每次洗澡时注意清洗外阴。
2、避免长时期保持坐位姿势,坚持适当运动,以促使盆腔血液循环顺利。
3、尽量别穿紧身裤,而且,对于内裤的选择最好也要有一些讲究。比如:内裤要选纯棉、浅色且花色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