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节”最早的含义是竹节,引申指动物骨骼连接的地方,又将“节”引申为节制。《古今汉语词典》则进而释为一定程度、适度的含义。“饮食有节”在此就是饮食应当适度的意思。《备急千金要方》论述:“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意指饮食适度是生存的必要保障。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 过去的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品卫生有关系,病从口入这四个字又有了当代的意义,现在的一些疾病,和我们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1
忌暴饮暴食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 远古时代,胃除了消化外,还发挥着储备的功能,吃饱一顿饿三天也没问题;而现在人们天天有的吃、顿顿吃得好,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的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人进食后,首先食物通过口腔的咬碎、咀嚼后咽入食管,再推入胃内,在胃中,食物与胃内容物彻底混合、储存,成批定量地经幽门输送达小肠。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而高脂溶性物质,如:酒精在胃中被少量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电解质等物质被完全消化吸收的场所则在小肠。小肠内壁表面存在环形皱褶,在多种消化液的辅助下,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充分完全地吸收,最后形成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停留1-2天,吸收掉每天约1500-2000ml的剩余水分,经肠蠕动,将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暴饮暴食就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 饮食过量会造成正气的损伤,暴饮暴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可导致胃肠受损,脉络受伤,气机逆乱,后患无穷。 小贴士 饭前喝几口温水,不仅润滑食道,还能巧妙地控制食量,防止暴饮暴食。
2
忌肥甘厚味
所谓肥甘厚味,就是中医所说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说: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对饮食肥甘厚味的科学的要求,是反对过食肥甘厚味。1997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公布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宝塔,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六大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
油脂在塔部的顶端,一个人一天正常摄入的油脂不能超过25—30g,我们平常食用的鸡鸭鱼肉都含有油脂,蛋糕面包糖果饼干点心等零食也含有油脂,我们的饮食油脂超标太多,心脑血管疾病就是脂肪在血管里大量地堆积,堵塞了动脉血管,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占到了人群死亡的三分之一,大家对脂肪的摄入要引起足够重视,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年轻人突然倒地死亡的新闻也在不断提醒我们,这些事情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提高对脂肪摄入的重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家随心所欲地选择想吃的食物,尤其是肉食油脂,而主食米面,却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忽略,年轻人应重视五谷杂粮的补充,而不宜过多地摄入肉食。 《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说明过食肥甘厚味,往往会阻碍气机,壅滞脾胃,化生内热,甚至发生疔疮等疾病。
3
忌寒热不适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先认识自己的体质,再配合相应性质的食物,便能达到保养身体之效。 “寒体质”的人,产热能量低,所以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肤色淡,口淡无味,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这类体质的人饮食上宜选择偏温热者。 “热体质”的人,产热能量增加,身体较有热感,脸色红赤,容易口渴舌燥,喜欢喝冷饮,小便色黄赤而量少,进入冷气房就倍感舒适。这类体质的人不太适宜服用温热性质的饮食,反而吃一些寒凉滋润的食物,方能维持身体之平衡,感觉舒服,减少全身性的热感。 根据体质结合食物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补养自己的身体,这点非常重要,很多女性为了减肥,选择大量的蔬菜水果来作为补充食物,非常容易伤到自己的脾胃,女性一般属于阴性,阳气相对虚弱,脾胃也是虚寒较多,所以尽量不要选择寒凉的食品,应以温热的食品为主,建议女性朋友多食鸡肉,鸡肉是属于温热性质,对女性体质有很好的帮助。 男性普遍是偏阳性的体质,相较于女性来说,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海鲜等寒凉食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养成长期饮用冰冷饮品的习惯,这是时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大量的冰凉饮品对人体的伤害非常之大,久而久之不但胃肠受到伤害,许多男性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肾气衰退,这都是寒凉造成的伤害,例如很多男性朋友年纪轻轻的怕吹空调,这就是脾胃之气和肾气都已经受到严重的伤害表现。 《灵枢·师传》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不可过热,也不可过凉,寒温适中,脾胃之气就可保持平衡而无偏盛偏衰之弊,邪气无从发生。